{我读道德经}七十二章:敬畏、无畏、天下无威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这是注释《道德经》以来的第十章。就如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所说的,文化或思想最有新型基因的特征,老子是道的生命原始汤,他的《道德经》是其思想生命的基因繁衍体,其中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观点都是基因库里的分子序列,不断被读者解构成新的DNA,而目前已经解构形成到了属于“我”的第十组基因序列,一旦八十一组基因序列全部自我解构形成,是不是也就算脱壳而出,形成自己的生命了?

一、原文注释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一旦平民不再畏惧威权,则真正大的威权就要到了。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狭迫人们安身之所,不要压迫人们立命之计。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威权只要不压迫平民,平民反过来也不会厌恶威权。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所以,圣人皆有自知之明从不自现露威,皆洁身自爱从不自视高贵,舍后者取前者。

二、威,立或不立?威,畏还是不畏?

在尝试回答“威,立或不立,畏还是不畏”这个问题上,首先可能应该探讨下人类社会的威,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要定义下这一章的“威”。

1、 “威”的定义

在本章中,老子原文的“威”在我的理解是威慑的权力,在那个年代谁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慑权力?就是诸侯君主,所以君权等于威权。而此文要探讨的“威”要比老子的“威”更为泛义,不仅仅是威权,而是权威。按照马克思·韦伯的对于权威的定义,其有三种:

•传统权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或习俗的权利领导形式,领导者有一个传统的和合法的权利行使权力。更重要的是,传统权威是封建、世袭制度的基础,如部落和君主制。

•魅力权威:当一个领导者的使命和愿景能够激励他人,从而形成其权力基础,产生魅力权威。对魅力领袖的忠实服从以及其合法性往往都是基于信念。他们或会被灌输神或超自然的力量,如宗教先知、战争英雄或革命领袖。

•理性法定权威:这是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服从并不是因为信仰或崇拜,而是因为规则给予领导者的权力。因此,理性法定权力的运用能够形成一个客观、具体和组织结构,并且是科层制(官僚制)的基础。

马克思·韦伯对于权威的定义基本覆盖,传统权威来自于宗主、父权、封建制度,或者更直接讲来自于历史,魅力权威来自于个人的超凡品质与人格魅力,除了宗教,战争,革命,理性的科学也会因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产生魅力型权威,法定权威则来自于人类社会自我设定的规则。

“威”的定义,本文基本采用马克斯·韦伯的权威定义。

2、 威,立或不立?立多少为好?

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形成、管治、支配均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威之上。适当的权威能够消除混乱、带来秩序;而没有权威的组织将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适当权威、没有权威。

没有权威已被历史不断证明是会出问题的,就像春秋战国战乱五百多年,最大原因就是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权威政府组织。宇宙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无数黑洞这种超质量天体的存在,星系都将无法绕转运行,连宇宙都将彻底地走向无序与混沌。所以,在二元的道中,必会有主次、强弱、大小,但一定没有平等,次的就是围绕主的,弱的就是依偎强的,小的就是跟随大的。

所以,权威的基础是什么?是实力。没有一种权威是不基于实力的,而实力的背后都是竞争,不管是通过传统权威、魅力权威,还是法定权威。而竞争是如何产生的?是2产生的,无二即可不争,有2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胜出,有胜出就会产生实力对比,占优者即权威。更恰当地说,一生二的那天就是竞争的开始,也就是诞生实力的开始,权威是与天地生,立或不立,它都立在那里。

那么,作为次、弱、小的一方怎么相对争取自己的利益?难道就真的完全没有平等的机会?只能通过联合。次群体联合对抗主体,弱群体联合制衡强体,小群体联合抵御大体。于是,权威的平衡点在哪里,多少合适?在民和政府的强弱博弈关系一类中,老子的最低标准是“不狎其所居,不厌其所生”,不要狭迫人们安身之所,不要压迫人们立命之计。

这个最低标准过时了吗?我认为放到现在依然有效,不管是君主封建体制、一党独裁体制、多党民主体制,不同种族、国家的个体平民的诉求基本一致:安居乐业。所以,反过来,安不了居,乐不了业的权威,弱势的平民群体都有理由联合起来对抗乃至推翻以达到新的平衡。

3、 威,畏或不畏?

其一,面对权威,敬畏的“畏”是诚实面对自己的首要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任何权威面前的任何所谓“屈服”都是抬高自己。每个人生来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也有各种各样的天赋,在魅力值权威方面在各个维度上天然就有各式各样的高下之判,这不是“你”屈服不屈服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服的问题。

还有“时间”这个一切力量的源泉之一也会改变权威的形成,比如有些人有些事就是捷足先登而且就是一次性的,后来者有什么不可不服的?再比如有些人就是投生在了离某种“权威”很近的家庭,如投生在官二代富二代的人,那么天然他的政治敏感度便利度、商业敏感度便利度就得天独厚,传统权威在任何体制性国家任何种族民族都是存在的。至于理性规则的不少权威,很多是人类社会历史积淀下来的经验,更是由此制订出来的游戏规则,在不妨碍个人利益多数实为保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是必须要学会遵守的。

人出生的第一课,就是学会趴在地上哇哇大哭,我认为这是造物主的第一次示现:俯首吧,只有先学会臣服大地才能有一日顶天立地。生命是不能没有敬畏心的。

其二,面对权威,无畏地挑战又是生命的永恒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任何权威面前的任何“怯懦”都是贬低自己。如果历史上所有先验的权威屏障永恒矗立在前无人打破,那么不可僭越的权威最后就成了人类社会止步不前的绊脚石,一旦权威不受挑战,世界一定没有多元化的生态,只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教条化的主义更会泛滥其上,整个世界将由此进入休克状态。而从二元竞争角度,挑战又是不可避免的,无数更有天赋的新秀无数知识经验叠加的溢出效应,在时间的催化下,权威只是个靶子,它的存在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来被挑战。

看,敬畏与无畏的辩证再次验证道的二元性。

三、天下无威

圣人为何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因为他们懂得了上述的道理。什么道理呢?自见是很危险的,因为将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就等于把自己钉在了靶子的靶心,众矢之的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像武林世界中的绝世高手,哪位高手会满天下喊自己天下第一呢?为了这个区区看上去的盛名,一辈子可能就要被无数的武林中人挑战,打败天下第一就是第一,那么无数的人就会前赴后继,何必呢?

圣人的自知一则当然在于敬畏心的自知之明,二则更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纵然一时真的山外无山,但山外有山也只是时间问题。到了最后,都会选择慢慢趋于不自见,而自贵跟自见一样,也容易招惹是非。所以,在老子看来,自现与自贵都是自我示强,而“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越自认强大的东西,在老子看来都越接近死亡,唯有柔弱者才是永保生命活力的内在。

权威也是一样,绝对的权威一定也会导致绝对的倾覆。就像黑洞,黑洞总是贪吃的,它们最后的终结正在于它们一贯毫无节制的“吞吃”一切可吸收的东西,包括带“负能”的粒子,但是这种带负能量的粒子一旦吞下,它就不得不要用消耗自己的能量来偿还,最后黑洞质量不断减少蒸发,释放热量,直到爆炸彻底灭亡。

处于权威的二元局中,就有敬畏与无畏,处于权威之外的一元道中,就无所谓敬畏与无畏。老子口中的“圣人”都是天人合一的,为道的人性表征,所以也就无所谓威与不威,畏与不畏了。在道面前,知者也无知,无知者也有知,威与不威,何足道哉?

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圣人?好吧,圣人就像鬼魅,大家都在讨论他,但都不知道谁是他。当然,幸运点,有一两个人等自己死了,莫名其妙就被后人尊为圣人了。真正所谓的圣人,似乎他永远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

“圣人”,就是这么个奇妙的东西。

@2013-08-31 18:14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