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任何人,但也绝不要高估任何人
这句话是我自己这么多年以来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抑或经验,时常挂在嘴边也常跟朋友提起此句。昨晚在金水节博客决赛现场当我再一次试探性地驾驭自己的演说能力之后,更颇为感触。
坦诚地讲,我本人对类似的博客比赛毫无兴趣,博客是私人的,更是大众的,但却不是可以用来比赛的。博客的性质对每个人的意义几乎是千差万别的,有人重在以文字发泄情绪,但是却不想熟悉的人发现自己的情感秘密,于是借助匿名形式以日志的形式自己与自己的灵魂或自己与陌生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有人重在博客营销,以各种手段提高博客点击率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以流量换广告收入;有人重在专业分享主题共鸣兴趣同乐,美容师说美,心理师谈心理,知识分子论学术,商人即言商,文人自诗赋,国士系天下,仅此而已。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博客只是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在中国,能真正表现自我,推销自我,突出自我的平台太少太少,这个国度是一个有着压抑国民人性,愚昧国民思想,无视国民自主的传统国度,其间有几千年的历史孽根,一时之间确难有所改变。于是,当网络、当博客横空出世,世界的先知者,中国的先知者,立即惊呼:21世纪将是博客的世纪!而中国,博客的意义更甚。
故,对我来说,博客的意义正在于此!如我之辈,草根一族,何以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声音,传达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声音?现阶段,唯一博客而已。more
于是乎,当类似的博客大赛硬生生的去追求什么最佳人气,最佳特色,最佳……一系列什么的时候,博客本身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有些选手为了一次如此的比赛刻意去修饰刻意增加博客文章数量刻意提高浏览点击率,这些做法更加本末倒置,起码在我看来这些人根本还没认识到博客的真正意义在于何处。
不过,我也该做点自我批评。对我来说我开博的意义已然多次提及,就是为了展示自己为了结交我心仪的朋友而已,而当研科协搞了这样一个比赛,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展示自己,而不只是展示一点小小的博客。我把这样的决赛完全当作一块试验田,一块在这个世界还可以容许错误再犯的地方。学校之于社会的最大区别正是在于,学校犯错误的成本低,而在社会犯错误的成本很高。故,我在现场对博客的展示并无多大兴趣,因为我的博客光几分钟的展示就能让别人了解我个人的思想,那既是对别人的高估,也更是对自己的低估,无什意义。推演下自己的演说驾驭能力,这是我最终的目的。
当一个评委说他打开我类似的博客根本不会再多看一眼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我的“不要高估任何人”,他的理由,其实就跟很多我的博客匿名朋友一样一上来就先假定我这个人是个愤青,是个偏激派,是个热血青年,冲动有余激情有余然成熟不足理性不足。不无遗憾地讲,当一个人总是以年龄的深浅来评判一个人的思维深度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牵扯到被评判者年龄所折射出来的情感成熟度,这一点事实上包括自己也并无完全摆脱。所以说虽然遗憾但我不无理解。
其实,真正让这位评委老师觉得我们这种类型博客令其毫无阅读热情的,原因在于:站在他们的年龄阶段,当俯瞰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包容度已然不可能在思维深度上平看我们了,因为他们已然假定你们的阶段我们都已经历过,你博客上所要说所要表达的无非都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都考虑过都争论过都愤青过的那点“假大空”而已。之于这一点,我不作过多争辩,还是一句话:个人完全理解却存一丝遗憾。
此位评委老师又给我来了一个破立之说,这个破立之说观点并不新鲜,也并不高深,但是对我而言确是一种警示。然而,沉思之余,我突然发现,问题不在于我本人作为一个年轻人是不是过于轻狂不能包容年长点所谓过来人的评委老师的点评,问题的实质在于几位评委的观点在我看来都没有非常值得推崇更不提尊崇的必要。当然,我的较真从来只是对事不对人,对几位评委老师本人我还是相当崇敬。
其核心观点认为:在当今中国的发展阶段,“破”即挑刺,批判,骂街,这些谁都会,但是“立”即针对问题的建议,改善,解决乃至行动就难了,有破也要有立,我只会破不会立,没有价值!这番理论听起来冠冕堂皇,非常得体,也非常在理,客观点讲,也的确是段好话,但是很多人还是容易被这段话误入歧途:
其一,关于“破”的挑刺,批判,乃至你的贬义词骂街,真的是谁都会么?我这问题一经反问,这个所谓的破立理论就开始颤抖了。中国当代的鲁迅我更尊崇为一个思想家,试问,鲁迅的杂文其“立“的多还是“破”的多?其“破”的深度,广度,维度,你会不会,是不是谁都会?自鲁迅之后,中国真正敢“破”而又能实实在在“破”出点东西的思想家还有没有?即使“破”不出鲁迅的高度与深度,但是当今中国还真有种去“破”的人多不多?
其二,真正的“破”,就是一种“立”!昨晚的演说我举了一个例子,即最近校内人大代表选举,让众学生(选民)给两位人大代表候选人投票,但是到了现场,两位候选人人不到不说,连两候选人的个人资料简介都没有,当时的很多学生就随便填了一个人然后就投票了,相当的跟风,麻木,乃至无知。所谓的研究生们其公民意识,选民意识尚且淡薄如此,何况中国本就先天奴性的整体国民呢?最后,我在选票上狠狠地在每位候选人上面划了两个大叉叉之后,扬长而去。我举完这个例子在演说现场,按这位评委老师所谓的破立理论我是在“破”了,但是他所不明白的是,我在“破”的同时其实更多的已经在“立”了。怎么“立”?起码在场所有学生都知道了一个选民与人大代表候选人之间的关系,人大代表是选民选出来的,是人民选出来的,你作为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你的义务与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这样的一个人大代表候选人你竟然不尊重我们的选民,道理何在?选举法常识你懂不懂?自此之后,起码在场的所有学生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故,这就是“破”,也更是“立”!
其三,“破”跟“立”之间的关系根本不是对立的,更没有因果关系,而是一体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所谓的“破立理论”实为一张华丽虎皮,哗众但不取宠。一“破”自然就知道如何“立”,不“破”又如何“立”?
为什么我在博客文章以及博客评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中国人的奴性,麻木,功利,以及先天基因的缺乏独立精神,自由意志,其实跟这个话题又有点牵连。在当今中国,批判政府的就是反动的,挑刺骂街的就是愤青的,年轻人永远是偏激的,冲动的,毫无理性的。年轻的代表就是愤青,就是无知,就是不成熟。
真的是这样么?
人,年轻人,中年人,老人,这四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昨晚个人言说了一篇博客,名为《我们年轻人到底该如何“年轻”》,最后被研科协那个美丽的女主持人给打断了,(^_^,虽然我道了歉,但是细究的话,最终还是得归咎我们研科协敬爱的同学们做事不够周全,对每个选手的时间只有下限不低于5分钟,但却没有上限,按游戏规则我是没有破坏规则,故也无所谓破坏公平)但是真正想要表达的还有一点却并没有说,那今天就此提一提吧。
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大部分人我想都会认同在人的一生当中,一般来讲都是青年最为意气风发,最为激情四溢,也是最为出彩的阶段,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要一个人选择他最想逗留的人生阶段,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青年。其二,无论从历史还是生理,人类发展至今,所有创造的文明,传奇,经典,光辉我敢说也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而不是那些德高望重沉稳练达所谓目光深远的中老年人。有人说年轻人一有点思想往往都要偏激,冲动,愤青,这句话听来是何其的老气横秋,无知的年轻人说起来一副故作深沉样,卖老的倚老者一副看破红尘样。
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无必要过多的去阐释,因为历史都能给这些人答案。儒家谈中庸,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如果说这个“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最为伟大的精髓所在,的确毫不为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中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春秋时期,孔子不得已带弟子周游列国,在异国他乡整整飘荡十几年推销自己的治国理论,欲求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开始周游列国的时候已经整整55岁了,以孔子的智慧他当然应该明白这些忙于争霸的诸侯国君主们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可是为何孔子还要“死皮赖脸”地非要宣传他自己热此不疲的乃至自我意淫的那一套周朝初年的礼乐制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在古代已然五十几岁就知天命的老人带着一帮徒弟千辛万苦的跋涉于各个诸侯国之间,按那些迂腐的误解“中庸之道”儒家之学的呆人们来说,孔子这样一个人要是活在当今社会,他就是个典型的愤青,蠢蛋,傻B,偏执狂,笨驴。问,孔子中庸吗?当然中庸!孔子偏执吗?当然偏执!孔子是个愤青吗,是蠢蛋,傻B吗?呵呵,没有人会说是的!
还有我们伟大的马克思同志,中共早期的革命先行者们,去看看他们的历史吧。一个男人在追逐自己理想的同时却养活不了自己的家人而需要他人资助,一生为了在某些人眼里的所谓革命事业颠沛流离,心力交瘁,这种人要是活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太不“中庸”,哎,这孩子又是个十足的愤青;1927的蒋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片白色恐怖之后,屠杀了多少革命先辈,可是这些先辈们依然还是茁壮起来了,放在当今,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人为了所谓的国家,所谓的民族,竟然还可以这样的不惜牺牲自己,真是最最彻底的愤青,愤青到了不可原谅的地步!
到此为之吧,太多太多了,如果说以上都是乱世时代,那么看看和平盛世之下的微软比尔盖茨,英特尔格罗夫,索尼盛田昭夫,大午农牧孙大午,华为任正非……
可是,真正的“中庸”到底是什么?区区如我,也说不上来。但是,起码有一点我是知晓的,即真正的中庸是一种包容,它已然博大却还有吸纳百川的胸襟,是一种修身养性,一国之民礼仪举止的有礼有节张弛有度,是一种处事哲学,在行为处事的细节之中寻求权衡之间的合理管理。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想当然的等同于妥协折中,保守低调,明哲保身!
偏激是一种情绪冲动,偏无罪过,罪在一“激”。当一个人血气上扬,头脑发热的时候,他所说的话,所做的行为就是一种偏激。这种情绪,这种行为,当然要受到批判,偏激于人于己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偏执是一种行为方式,偏有内涵,执是品质。试问,一人要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有那么简单么?张弛有度是可以那么轻松得来的么?我曾经多次跟朋友私下交流谈过,如果大家非要把中庸理解为就是不偏不倚的中点,那么,起码,这个假中庸也该置于一条线段之中,因为只有线段才有中点,直线找不到中点。而,什么才是这个中庸的两个端点呢?就是偏执!
偏执是人类最为被低估的一种优良品质,也是最被人误解的一种美丽哲学。如果这个世界没了偏执,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色彩,只有灰和黑!
故,我常对朋友说:做人要中庸一点,做事要偏执一点;做人要感性一点,做事要理性一点!有人非要跟我争论做人做事是分不开的,做人怎么样做事一定就是怎么样,对此我只能莞尔,并不强求别人的认同。
于此,亮最后一剑,与那些如我般同有自我独立思维,敢于向权威向理想挑战的年轻人共勉:
记住:不要低估任何人,但也绝对不要高估任何人。故,不要低估我,但也绝对不要高估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