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晨勃记录:自私、道、我

又不小心谈到“自私”,这个主题是我思考较多的域,姑且稍作纵论。择偏时吹吹牛以免刷屏。人性,分自私、私人、让人私。此自私为自己私自己,万千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能生存至今,都是靠自私而活,这是一种本能。荀子人性为恶的假设是人类社会两个最伟大假设之一,它直接奠定了司法为何存在的根本意义。

但是,我却想进一步的是,“自私”才是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中的“常”,甚至它也是道的根本。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本来是无人性,无道德可言的,“常”亦如此。然而,所有思想哲学家都不得不讲“德”,因为“人”之故,人有人性,有情绪,有所谓善恶……

天地的不仁就是它的仁,但是天地不会讲“仁”的概念。一旦讲仁、贤、善、恶,又是各种人为的标准,标准是永远Beta版的,这些“德”就成了一个产品,行为上的定义永无停止迭代的可能。所以,对于天来讲,它只要符合天道,自然而然的给你雨水、雷电、风云,就是它的天德,天道即天德。

反之,假设天真有上帝的存在,他唯一的德就是符合天道做事,天行有常,此又谓天德即天道。所以,道虽然在演绎上,更多以01的二元出现,但是它始终是一的。如果道不能归一,皆不为道。故,很多人谈道德经喜欢将道与德分开,执拗于谁在前,现在我才知道是有误的,包括过去的自己。那什么是这个“一”?

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我认为是自私的“我”。天也是有“我”的 。如果天下下的雨,不能蒸发上来,它怎么再下?植物落叶与大地载物,冰山之融与风云再结……天也是要有所得,有所私,有所我,才可成其天。生而不有还是有,只是心中无有,因为心不有才可做到为而不恃,但是连“天”都不可能真正的无我。

因为有所私,成其私,有所我,成其我,才能有所公,成其公。这就是为何一个国家,提倡自我、私有、个性,甚至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反倒比某些提倡集体、公有、无私,甚至天天鼓捣做雷锋做好事的国家更有活力,更有公平,也更有自由,最后也更有幸福感。好的国家,好的社会,好的企业首先必须要有自私。

做天使投资的人,是天上的天使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天使一定不是赠予,他必须要有回报,必须要有所得,无得的天使最后不可持续,最后反而对整个创业生态圈是一种大损失。即使是Family, Friends, Fools,如果你不有所得给他们,他们也决然不会再给你的,Fool也是有底线的。

做慈善怎么能做到永续的慈善下去?只有一个答案我认为,就是慈善商业化。也正是此因,我认为陈光标这种大伪的善有大问题。天道即天德,事实上,我要说的是,天道即天得。天道,天德,天得,一定是相通的。道要归一,道德,道得也归一。那么,人道,人德,人得呢?

人道先要承认自私之可贵,次要防范私人(私别人)的罪行,后提倡让人私的风气。如果要让人有所人德,一定要有所人得。这个得不一定是物质回报,可能是满足马斯洛需求的一些所得。对一个国家而言,首先要尊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其次要制订宪法和规章圈禁恶人“私人”的罪行。

初创企业要创业,首先问自己与团队:我能得到什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去融资,问自己:投资者能得到什么?去招人,再问自己:员工能得到什么?大家都有所得才能有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先不论这个得具体是什么。否则,我们干嘛要创业,干嘛要投资,干嘛要打工?这是一个生态与循环。

若干年前,读老子,只觉博大而深,有点畏然,很多似是而非。如今读老子,似乎很多打通了任督二脉,如孔子说的一以贯之。不知道再过五年十年重读会有何感受。但现在我能所悟的就是:天道=天德=天得=我,人道=人德=人得=我。佛祖,上帝,真主去了我,所以成了佛,成了帝,成了主。我,还是我。

OVER。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ysy128

@2012-03-11 11:52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